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人大公报 > > 关于我县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

人大公报

关于我县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

作者:admin 日期:2015-11-16

 
常委会各位组成人员: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对我县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总量较大。至目前,我县共登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764家,家庭农场2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3家。
  (二)领域较广。合作社涵盖种植、养殖、流通、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农业种植合作社1200多家、畜牧养殖合作社70多家、农机服务合作社88家。
  (三)成效较好。我县已培育各类示范社4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9家、市级示范社35家;拥有注册商标9个;培育示范乡镇2个,分别是宋集乡和盆尧镇。
  (四)带动较强。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3万多户、带动辐射农户13万户;流转土地面积4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5.6%。
  (五)形式较多。按照组建主体划分,我县合作社主要有规模户带动型、公司农户型、村干部创办型、服务组织牵头领办型等四种类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运行质量不高。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初期,实力弱、层次低,覆盖面小,带动能力不强;二是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健全,规范程度不高,民主管理,财务制度、利益分配等不健全;三是合作社重组建,轻运行,有的只是在工商部门进行了注册登记,没开展经营活动;四是成员之间合作意识不强,组织松散,自我发展意识缺乏,经营能力较低,合作社缺乏凝聚力。
  (二)发展资金严重短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来源主要是成员股金。由于农民收入较低,拿不出更多的资金入股,导致固定资产投入过小,设施简陋,形不成较大规模,无法满足合作社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合作社的作用无法充分显现出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固定资产,在建立基地、开展培训、引进新技术和设备购置等方面资金严重短缺。
  (三)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牵头人大多是一些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多数属于传统农民,学历不高,缺乏专业知识。而且,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许多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投身合作社,因此缺乏在经营管理、信息利用、市场营销,科技服务、财务核算等专门人才,直接影响到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组织培训,提高能力。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合作社负责人及其财务人员、技术人员、合作社社员等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更好地为合作社的发展与壮大服务。
  (二)分类管理,重点指导。建议由县政府牵头,对我县农民合作社进行调查摸底,把具有一定规模,尤其是对具有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合作社进行分类管理、重点指导。对已经初具雏形的、暂时还不规范的重点进行规范,没有建立组织的帮助他们建立组织,力争把我县具有一定产业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各类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都逐步培育成规范的、有活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制定章程,抓好规范。业务主管部门要指导合作社按照成员意愿,量身打造符合自身实际的章程,改变“千社一章”的状况。要根据法律和章程规定,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和财务管理等制度,以制度促规范。
  (四)创造条件,搞好扶持。一是积极争取省、市的各项优惠政策、奖励资金,进一步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二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引进涉农企业,为发展关连产业的合作社创造条件。
  
 
 
更多热点图集

“宪”在行动 与“法”同行—— 权寨...[详情]

【要闻】赵乐际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详情]

【要闻】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