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9日在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上
常委会各位组成人员:
我受县政府委托,现将全县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近年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及省、市委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结合本县实际,多措并举,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已登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764家,家庭农场2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3家。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3万多户、带动农户13万户、全县土地流转面积4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5.6%。全县已培育各类示范社4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9家、市级示范社35家。市级百强社20家、县级示范社20家。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9个。培育了宋集乡、盆尧镇两个示范乡镇。
二、主要做法
(一)强力推进。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列为“三农”工作的一号工程,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西平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意见》、《西平县支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工作意见》、《西平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考核、奖惩和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同时,多次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在全县重点实施“111211”工程,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列入责任目标管理,强力推进。(即:每年重点培育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乡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100家,培育创建市级百强示范社10家、培育县级示范社20家,组建联合社10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
(二)宣传培训。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召开会议,发宣传册、办墙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合作社法》。二是在县电视台开辟《沃土》栏目,宣传先进典型、交流发展经验,目前,该栏目已举办14期。三是举办科技培训班,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技术人员提高种养、农机等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至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班78期,培训4300多次。
(三)加强扶持。要求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千亿斤粮食生产、土地整治、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涉农项目资金,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倾斜,帮助他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2014年,全县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069.98万元,金融部门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放贷款资金21405万元,共计26474.98万元,支持农业经营主体47家。其中:县信用联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发放贷款1625万元。村镇银行支持丰源和华康现代产业联合体2家,发放贷款1500万元。邮储银行支持5家新型农来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300万元。农业开发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2家(豫西泓牧业有限公司、双龙种植专业合作社),拨付财政资金245万元。发改委支持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凯达燃气现代农业示范园)1家,扶持资金700万元。畜牧局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发放资金220万元,用于改扩建养殖场4个。财政局落实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补助项目1个,拨付资金85万元,扶持仁和种植专业合作社;落实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补助项目2个,拨付资金60万元,扶持 道庄食用菌、汇通农业种植2个专业合作社;落实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补助项目3个,拨付170万元,扶持宏伟、金禾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农兴家庭农场和汇鑫养殖有限公司;落实财政支持家庭农场补助项目1个,拨付20万元,扶持建党家庭农场;落实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补助项目1个,拨付30万元,扶持启明肉食品有限公司。财政局拨付各项补助365万元。扶贫开发落实到户增收项目3个,拨付70万元,即依托焦庄毛寨的新时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20万元;依托杨庄小街的小街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25万元;依托集聚区的永富种养有限公司,扶持25万元。落实科技扶贫项目1个,即依托宋集赫朱的金田种植专业合作社,扶持30万元。供销社落实农开新型合作示范项目(食用菌种植基地扩建项目)1个,即依托重渠李庄的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扶持112万元。农机局支持三毛农机专业合作社财政资金20万元。农业局落实华康大福食品有限公司获得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项目财政贴息137.98万元,支持双湖农牧专业合作社和文华家庭农场;落实苹果茶标准化创建项目获得财政资金70万元,支持大自然种植专业合作社。2015年,我县计划再拿出5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和奖励成绩突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表彰先进。2015年2月9日,全县农村工作会上,对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先进乡镇、3个优秀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8个优秀合作社联合社、25个优秀合作社和17个优秀家庭农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三、存在问题与工作思路
(一)存在问题
我县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获得金融支持的难度大。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时间不长,不具备法人资格,再加上机构、办公地点不落实,章程、制度不完善,没有可抵押的有效资产,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很难通过银行进行融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二是自身发展存在缺陷。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规范运作,但目前我县的农民合作组织大部分仍处于松散型,未健全组织章程、财务管理制度,未能有效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利益分配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在分配机制上未能处理好积累与分配的关系,未能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对财产状况、合作业务的整体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社务公开不到位。这些合作社在组织管理上都实行自愿结合、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这些问题和矛盾在经济环境差、经营效益欠佳的时候往往会被激化和放大,直接影响到合作社的发展和生存。三是专业人才缺乏,制约发展。合作社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组织成员素质不高、信用经济意识淡薄,合作组织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低、服务功能少、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四是合作社发展良莠不齐,空架子社多。由于农民合作社是新生事物,注册标准很低,5个人拿身份证复印件就可以办理,不需要验资、查询经营管理情况,也不需要年检。导致我县目前虽然有合作社1764家,但真正管理规范,有实力、有活力的合作社不到10%;没有实力但运作正常的占20%;其余70%大多是有名无实的空架子社。
(二)2015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是进一步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领域。继续鼓励组建农业产业型、农产品购销型合作社的同时,积极引导组建农资供应、综合服务等类型的合作社,探索在合作社内部开展贷款担保试点。引导合作社向服务业发展,为农户提供全过程服务;向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分享工业利润;向农产品批发零售业进军,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交易费用,分享销售利润。二是进一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重点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和服务内容,正确处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与家庭经营、核心成员与普通成员、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行业协会等关系,逐步使合作社成为特色优势明显、服务功能健全、规模实力较强、利益联结紧密、运作机制规范的经济组织。三是进一步提升农民合作社的竞争力。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运行机制,完善合作手段,提高农业的素质和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运用标准化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为现代装备、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提供平台;打造农产品品牌,运用品牌效应扩大产品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引导农民在参与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学习先进种养技能、加工技术和营销技巧,有针对性地培训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合作社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提高合作社发展水平;有计划开展合作社长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合作社企业家,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目前,我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优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乡镇等工作,均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接下来,我们计划进一步加大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的推进力度,使其迅速发展壮大,在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