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日在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上
西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玉东
尊敬的常委会各位组成人员:
下面,我受县政府委托,将我县今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把稳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回升作为首要任务,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持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预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6.7亿元,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同比增长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亿元,同比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2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67元,同比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4301元,同比增长7%。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上半年,全县共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43个、总投资21.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6个,总投资15亿元;第三产业项目37个,总投资6.3亿元)。分两批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62.1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6个,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26个县属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28.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6%。我们先后在广东深圳、中山、东莞等地举办了3次招商活动,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总投资9亿元。同时,我们成功承办了2015中国国际畜牧机械产业联盟论坛、西平·中国服装产业转移论坛、河南服装大会暨互联网+中国服装智造论坛,与广东省、青岛市等11个省市服装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江苏国泰、梦舒雅等17家省内外知名服装企业,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为我县下步发展服装产业和畜牧养殖设备制造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与中国纺织业联合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共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的嫘祖服装新城,目前,委托中纺联规划设计院设计的嫘祖服装新城产业规划已基本完成,规划区内道路正在规划建设,领秀·梦舒雅等企业准备入住。
(二)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坚持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以工业经济上台阶竞赛活动为载体,强力推进“工业兴县”战略,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上半年,全县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8.5亿元,同比增长10.3%;工业用电量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为确保今年顺利晋星省“一星”产业集聚区,我们年初就成立了高规格的产业集聚区晋星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将“一星”产业集聚区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分解至发改委、统计局、商务局、招商局、住建局、产业集聚区等单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创造良好环境,促进签约项目落地、在建项目建成投产,上半年,县产业集聚区新入库规上企业31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同比增长16.7%;限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27.6%。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西平县财信担保公司已累计为集聚区企业融资6亿多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光电产业园已入驻企业6家。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我们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投资2.9亿元,对柏苑大道、柏亭大道、紫荆路、雪松路、解放路南段、南环路等12条道路进行了新修、改扩建,目前已完成投资8500万元;投资11.3亿元的京港澳高速西平段改扩建项目,已完成投资8.8亿元;投资3.87亿元的107国道西平段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投资320万元,对产业集聚区6条道路绿化进行了升级改造。投资7000万元的第二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近期投入运营。对南北城河、幸福渠及城区主干道两侧的集水井、检查井进行清淤,已完成工程量的60%。“双违”整治效果明显。止目前,全县共拆除违法建筑119宗、402.86亩,复耕19.1亩;追缴滞纳金8宗、123.3万元;土地出让金28万元;拨付群众补偿款65.5万元;收回闲置土地4宗。对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全县用地、建设秩序明显好转。
(四)农业生产再创佳绩。夏粮总产达49.5万吨,较上年增长3.3%,实现“十三”连增。我们投资1.56亿元,建设高标准粮田12.9万亩。投资3611万元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已全部完成;投资4610万元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正在实施。107和345国道廊道建设成效明显,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植树造林任务。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猪场改造项目,新建、改造规模养殖场12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8家、家庭农场47家,流转土地41万亩。
(五)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县第六中学已开工建设;第八中学正在进行征地赔偿,围墙已拉。县人民医院外科病房楼项目、县卫生监督所和120急救中心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12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已投入使用73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占投资计划的82%。实施“乡村畅通工程”,投资3570万元改建道路11条、34.5公里。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上半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315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00人。
虽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处在合理区间,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复杂,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我县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稳增长的压力较大。二是主导产业不突出。目前,我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机械装备制造两个主导产业,都缺乏大的企业和项目作支撑,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产业链条不完整,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产业特色不明显。三是工业企业规模不大。企业由于规模小、利润低,对拉动县域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止2014年底,全县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46家,但没有一家大型企业,大部分是个头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的小企业,中型企业仅有25家,占比为16%,在本行业中难以形成竞争力。
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以“七大系统工程40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压鼓劲、奋力赶超,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抓好经济运行工作。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调控监测,强化经济运行过程监控,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二是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举求多效”的重要举措,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广泛开展招商活动,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产业招商,注重招商实效,积极争取项目,加快项目建设,提升项目建设水平。三是全力以赴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牢固树立工业兴县理念,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着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切实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做大做强工业,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确保今年实现晋位省“一星”产业集聚区目标。四是全力以赴抓好城市新区建设。坚持以城镇化建设为引领,加快新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完成嫘祖文化苑建设,加快西平生态园建设,推进小洪河、引洪河“两河”治理工程,加快特色商业区内红星美凯龙、宝嘉广场、前海鹏翔商业广场等项目建设,对重点城建项目建设实行台账管理,力争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15亿元以上,争取早日出形象、呈亮点。五是全力以赴抓好“三农”工作。大力实施“农业稳县”战略,以高标准粮田建设为抓手,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以推进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着力强基础、抓特色、扩规模、提品质、增收入,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六是全力以赴抓好现代服务业。落实各项措施,加快推进3个“一千万”工程。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步伐,推动物流业与主导产业联动发展。依托“互联网+”新技术,利用阿里巴巴驻马店产业带平台,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七是全力以赴抓好民生社会事业。继续抓好惠民实事,加快推进新区第六中学、第八中学和产业集聚区小学建设,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加快县医院新病房楼、120指挥中心、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扩建工程建设。开通城乡公交,方便群众出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围绕打造平安西平目标,实施“天眼工程”,高标准建设监控指挥中心,提高科技防范水平,保持全县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