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开元 日期:2022-04-11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统一部署,我县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自2021年12月全面启动,2022年2月12日成功选举出县乡两级人大代表,3月底前各乡镇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完毕。本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各级党委加强领导,人大精心组织,发扬民主,依法办事,规范有序,风清气正,参选率高,全面贯彻了选举法规定和中央、省、市、县委要求,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高度重视,及早安排部署
我们把这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上突出位置,按程序依法推进。全市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之后,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市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我县换届选举工作。2021年12月13日,县委召开常委会,专题听取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汇报,研究通过了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意见,并批转全县执行。及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李全喜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侯公涛为常务副组长、县委副书记董红卫为第一副组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海金为副组长、各位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法检两长为成员的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县乡人大换届选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统筹协调。12月24日,召开了全县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部署会,对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对换届纪律、人事纪律和宣传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会后,各乡镇、街道和县直工委分别召开了不同规模的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对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县委、人大主要领导经常过问换届选举工作,亲自参与指导这项工作开展。县政府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及时解决县乡人大换届选举经费,并为县选举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准确把握干部的选任程序、任职资格条件和“二十字”好干部标准,配齐乡镇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有序推荐乡镇换届工作。
二、建立机构,科学制定方案。
县里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董红卫为主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海金、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曹亚红、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段彦杰为副主任、各位县委常委、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委员的县选举委员会,分别设立了各乡镇选举委员会和街道、县直选举工作指导组,并抽调得力人员建立了选举办公室,具体负责换届选举的日常工作。选举办公室下设秘书组、组织组、宣传组、统计组、后勤组、保卫组、疫情防控等工作机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选区均建立了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干的领导队伍和骨干队伍,确保每个村(社区)有2名以上机关干部负责,形成纵横有序、责任明确的工作网络和运作机制。县选举委员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科学合理、符合我县实际的实施方案,并制作了详细的工作流程表,提高了工作的可操作性。
三、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县选举委员会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县乡选举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宣传组,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宣传计划。西平组工先锋号开辟了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专栏,县融媒体中心在每天黄金时间播放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标语口号,每晚制作一个宣传专题;向每个选区发放了《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操作手册》和换届选举工作流程挂图,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换届选举操作规程;并针对不同工作阶段,突出宣传重点。各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采取电子显示屏、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制作宣传栏等形式大造声势,使换届选举基本达到了家喻户晓,有效地调动了选民的参选积极性。
四、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把选举工作业务骨干的培训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集中培训和分组培训相结合,以会代训和专门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训选举骨干,组织他们学习《宪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河南省实施选举法细则》等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熟悉换届选举工作方案,明确换届选举的办法、步骤和具体要求。2021年12月27日召开了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培训会,对各乡镇人大主席、组织委员、人大秘书和县直工委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培训。各乡镇(街道)、县直也分别对各选区选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全县共培训骨干2000多人次,确保了每个选举工作人员都能熟知选举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五、规范操作,依法有序推进
经过选区划分和选民登记、提名推荐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投票选举等阶段的充分准备,于2月12日,在全县136个县人大代表选区和493个乡镇人大代表选区组织选民进行了选举,共选出西平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282名、各乡镇人大代表1190名。一是规范操作,依法有序推进。对上报的县、乡人大代表选区划分方案加以审查,合格后予以批复,确保选区划分合法合理;注重对流动人口、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城区居民等选民登记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指导,坚决做到不错登、不漏登、不重登;分配代表名额时,本着“增加基层代表名额,减少县直代表名额、控制下派人员数量”的原则,合理分配,优化结构;对各选区提名推荐的558名县人大代表候选人建议人选交组织部门进行联合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人选,不列入候选人名单,并通知其所在选区重新酝酿讨论、提名推荐。二是提前准备,周密安排部署。统一印制了县乡选票、选民证、委托证、选举大会主持词、选举办法(草案)等选举大会上所需的各种材料,提前发放至各选区;对会场布置、票箱准备提出了统一的指导意见,确保选举工作庄严、隆重,富有民主气氛;实事求是地向选民介绍候选人的情况,使选民投“明白票”。三是紧张有序,代表选举圆满成功。全县共有选民703900人,实际参加选举612187人,参选率达86.97%;一次选举成功的选区达到100%。全县共设立县人大代表选区136个,协商确定正式候选人429名,依法选出县人大代表293名(2名辞去代表职务);共设立乡镇人大代表选区493个,协商确定正式候选人1694名,依法选出乡镇人大代表1191名。在当选的291名代表中,工农代表90名,占代表总数的30.9%;干部代表128名,占代表总数的40%;少数民族16名,占代表总数的5.5%;非中共党员代表75名,占代表总数的25.8%;妇女代表84名,占代表总数的28.8%;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连任当选的121名,占代表总数的41.6%。代表的知识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具有本科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 150名,占51.5%。代表年龄更趋合理,35岁以下的36名,占代表总数的12.4%;36至55岁的中青年代表221名,占代表总数的76%;56岁以上的34名,仅占代表总数的11.6%。
六、严肃纪律,强化督查指导
为确保换届政策严格执行、换届程序规范操作、换届环境风清气正,我们切实强化县乡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严格落实“九个严禁、九个一律”的纪律要求,夯实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预防选举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县委理论中心组带头集中学习,在县级培训会议上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并通过发放承诺书、提醒函、卡片等形式,加强对换届纪律的教育培训。同时,加强对换届各项工作的督查指导,从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人大机关抽调经验丰富、熟知换届选举业务的人员,组成5个督查指导组,在每个阶段的每个关键环节,都深入乡镇(街道)、深入选区对换届纪律和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换届选举工作规范有序、依法进行。并设置了换届选举监督举报箱,通过县融媒体中心和西平组工先锋号公开了监督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广大选民和社会各界的监督,防止换届选举中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层层落实责任制,实行“四包三定三集中”,“四包”即县级领导包联系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领导包选区、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三定”即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三集中”即全县各级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换届选举工作。工作中采取一段一部署、一段一总结的办法,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对一些关键环节,县选举委员会办公室都发出专门通知,提出明确指导意见和要求。对各选区在工作中遇到的法律和程序上的问题,及时给予答复指导,确保换届选举工作严格依法进行。
总之,我县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在县委的领导下,各项工作开展依法、有序、稳妥。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个别乡镇宣传发动不够广泛深入,换届选举的政治氛围不够浓厚;部分群众民主意识、参选意识不够强,对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不够关注;流动人口较多,选民登记难度较大;个别选区工作还不够细致,对投票选举工作组织得不够严密等。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完善各项制度和机制,不断推进我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