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人大动态 > > 西平: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文明之花常开常盛

人大动态

西平: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文明之花常开常盛

作者:张广 日期:2024-10-17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为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努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凝聚乡村治理的向心力,激发乡村振兴内动力,西平县着力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探索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如今,西平县广大群众从观念到习惯,从文明素养到精神面貌,都在悄然发生变化,文明新风正在潜移默化融入群众生活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成为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大食堂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新风新俗润乡村,新风食堂暖人心。9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西平县宋集镇宋集村的村民大食堂,只见车间里工人们正有序忙碌,月饼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转,选料、搅拌、合成、挤压、烘烤……每一道工序都紧密衔接,流畅自如。不久,香气四溢的月饼便新鲜出炉,散发着诱人的香甜。待月饼冷却后,工人们便将不同口味的月饼过秤、打包、装箱。

  “村民大食堂尝试着生产月饼,没想到供不应求,估计中秋节期间能收入四五万元呢。你看看我们的食材很新鲜,有绿豆月饼、椒盐黑芝麻月饼、紫薯月饼、板栗月饼等品种,还推出了备受欢迎的无糖月饼。8月初,我们便投入到月饼的备产中,目前正值生产的高峰时段。”河南省人大代表、宋集村党支部书记刘香莲兴奋地告诉记者。

  繁忙时,大食堂还吸收宋集村村民参与,每人每天务工收入100元左右,有效促进了村民的就业增收。

  据了解,宋集镇村民大食堂主要用于村民红白喜事宴席、村民议事讨论等。按照“政府扶持、村级主办、志愿引领”的指导原则,统筹红白理事会服务中心建设,集中村民共同探讨如何摒弃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让村民真正成为文明新风的制定者、执行者、评议者和受益者。

  此外,宋集村村民大食堂还生产辣椒酱、手工馍、蒲公英茶等特产,为村里的留守妇女找到了就业门路。

  目前,宋集村的移风易俗主题公园已落成。群众到这里休闲散步、运动健身,潜移默化间都会受到移风易俗教育。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让喜事新办入脑入心。

  走在村里,许多妇女三五成群地在编织渔网。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村里人都很勤劳,利用闲暇时间编织渔网,每张渔网能卖六七十元。

  在宋集村走访,记者感到清新的不止是空气,老年人不等不靠,中年人主动作为,年轻人积极向上,他们将移风易俗和产业发展有效结合,既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吹拂在村内、田间,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溢满心间。

  在宋集村,在整个西平县,村规民约和移风易俗等文化墙一面接着一面,这些文化墙,如春风化雨般洗礼着群众的心田,以“无声胜有声”的力量,让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教育。

  好人精神引领文明新风

  移风易俗入生活,好人引领进万家。连日来,西平县应急救援协会负责人张子正冒着高温,率队驱车来到盆尧镇于营村,为全村140多个残疾人家庭免费办理自动饮用水卡,帮助残疾人家庭都能喝上健康的放心水。

  今年1月份以来,西平县应急救援协会大力实施“民心守护”工程,着眼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重点发力,把服务人民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西平县净水机安装公司合作,为残疾人家庭发放免费的接水卡,全力保障全县残疾人家庭喝上健康放心的纯净水。截至目前,他们已为盆尧、二郎、蔡寨、谭店等乡镇的2000多个残疾人家庭送去了免费的接水卡。

  9月5日下午,西平县政务服务中心残联窗口韩莉芳在中心停车场捡到500元现金,她毫不犹豫地立即上交服务中心。

  “婚礼要新办、简办,自觉抵制高价彩礼,提倡‘零彩礼’;倡导举行集体婚礼、家庭婚礼、旅游结婚等新式结婚纪念仪式……”近年来,西平县倡导树立新型婚俗观,形成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

  成立红娘协会、组织相亲大会、举行家庭课堂;宣传孝老爱亲、制定家规家训……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小故事阐释大道理,更有感染力和影响力,让移风易俗观念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西平县妇联负责人说,这些年,他们将文化宣讲作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突破口,以发展群众文化为出发点,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不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在基层活起来、热起来,实起来。

  改革接地气,新风入民心。经过不断的宣传,群众从观念到习惯,从文明素养到精神面貌,都在悄然变化,一项项道德实践、一次次精神洗礼,将文明新风送进了广袤田间,吹进了千家万户。

  社会治理“理”出幸福之路

  移风易俗出实招,文明新风润城乡。西平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让党员带头亮身份,晒承诺,明责任。引导群众争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践行者。

  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从细微处着手,探索让村民“幸福加分、负担减分、致富倍增、矛盾消除”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坚持“一约四会”与时俱进,注重将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热心公益、群众认可的老党员、老干部、新乡贤吸纳进“四会”组织,把“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写进《村规民约》,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建立村史馆,激发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让文明新风、好人精神入脑入心。

  移风易俗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西平县主要领导表示,推进移风易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着力破解农村“十化”突出问题,助力“十县”建设的总体部署。全县上下要同心同德,互促共进,不断提升群众“文明指数”和“幸福指数”。要持续聚焦目标任务,结合工作实际,逐条逐项推进工作落实,推动全县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高质高效,让文明新风从“面子”美到“里子”。

 
更多热点图集

“宪”在行动 与“法”同行—— 权寨...[详情]

【要闻】赵乐际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详情]

【要闻】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