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同志们:
西平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
会议期间,各位代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共商改革发展大计,共谋富民强县之策,充分展示了人大代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顾全大局、一心为民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政治素质。大会审议通过的各项报告、决议,凝聚着全体代表的智慧,充分表达了全县人民建设更加富裕和谐文明新西平的热情期盼。会议按照法定程序,选举了县人民政府县长,表彰了2014年度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县人大代表和优秀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正是大家的齐心协力和忠诚履职,本次会议开的很成功,是一次坚定信心、共谋发展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和谐、团结奋进的大会,也是一次求真务实、体现新风的大会。在此,我代表中共西平县委和大会主席团,向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新当选的县人民政府县长申保卫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代表、特邀人员、列席人员和为大会成功召开付出辛勤努力的全体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强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经济指标圆满完成,社会事业呈现新的气象,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和谐社会构建取得重大进展,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人心思变、人心思上、人心思干的氛围日渐浓厚。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结果,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劳和汗水,也饱含着人大代表和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们的心血和付出。一年来,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依法履行各项职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依法治县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各位人大代表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很好地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全体人大代表和辛勤工作在人大工作岗位上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2015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攻坚之年,是推进西平赶超发展、实现快速崛起的重要一年,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三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至关重要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本次人代会进一步落实了2015年我县各项改革发展任务,把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全县上下都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拿出争先进位的气势、攻坚克难的胆魄,咬定目标,拉高标杆,狠抓落实,在推动西平赶超发展的道路上奋力拼搏、阔步前行。
要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离不开全县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离不开人大的强力推动和有效监督。我们要围绕建设平安美丽富裕和谐新西平的奋斗目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团结奋进,克难攻坚,全力开创我县改革发展新局面。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对人大法定地位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要认识到位。认识到位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前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这就是国家治理领域的改革。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中、四中全会通过的两个《决定》,不仅对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也为人大监督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对今后进一步加强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要进一步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党领导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高实现形式,各级人大有着宪法、法律赋予的权力和地位。人大监督是权力机关对执行机关的监督,是代表人民的监督、代表国家的监督,是我们国家监督体系中层次最高、最具权威的监督。进一步加强人大监督职能、改进人大监督工作,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人大监督体制机制是否健全、能力是否名符其实,直接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直接关系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成败。
二要准确定位。第一,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的关系,在贯彻党的路线、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找准定位。要强化政治意识,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自觉维护党的权威,拥护党的领导,执行党的决策。要强化纪律意识,坚持年度工作计划、重要会议议程、重大事项决定等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要增强党的意识,发挥常委会党组、人大代表和机关干部中党员的作用,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有机统一。第二,要正确处理人大工作与全局中心工作的关系,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中找准定位。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围绕党委工作大局、科学发展的大局、人民利益的大局来谋划和开展工作。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无论决定重大事项或者选择监督议题,都要服从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选准人大工作与全局工作的切入点,选准人大工作与党委中心工作重点、政府工作难点、群众关心热点的结合点。第三,正确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在推进地方民主法治进程中找准定位,通过认真履行监督等各项职能,保障和促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形成“监督就是责任,监督就是支持”的共识。
三要积极站位。人大开展工作,必须在法定的规范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站位、主动作为、善于运作,营造有利于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的环境和氛围。只要真正站在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同心协力、依法履职,人大工作就能够取得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只要真正站在群众利益的立场上关注民生、为民代言,人大工作就能够取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只要真正站在推进民主法治进程的高度,推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人大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一府两院”的理解和配合。
二、求实求效,进一步发挥人大作用
一要突出监督重点。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谋大事、抓重点、议全局。要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开展监督,促进问题的解决,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履职尽责。
二要注重监督实效。要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问题,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工作调研、代表视察等监督手段,认真履行监督职能,推动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要敢于运用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手段,对社会反映十分强烈、比较重大的问题,依法进行监督,确保监督实效。
三要创新监督机制。创新机制,就是要巧做“加、减、乘、除”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就是人大要加深对监督职能的研究,增强监督的综合性。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创新代表联系机制和社情民意反馈机制,把人大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力求把问题看清、把意见议透、把监督做实,使监督更具活力和辐射力。“减”就是人大的监督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监督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程序性向实体性跨越。“乘”就是乘势而上,发挥监督的“乘数效应”,增强监督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妥善安排一届内的监督与一年内的监督、一段时间的监督与一条线上的监督、常规性的监督与应时性的监督,将各项监督串起来,有呼有应、有始有终,形成“议有决、决有行、行为果”的工作机制。“除”就是消除无作为、不作为的现象,责无旁贷地为人民代言,代表民意行使监督,使监督结果体现民意。要通过监督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帮助“一府两院”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三、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一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各级党委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切实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这一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善于把党的主张通过权力机关让人民群众了解,善于依照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二要支持人大依法开展工作。各级党委要支持人大按照法律规定充分行使工作监督、法律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等各项职权,更好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体现出集体行使职权的积极作为。县政府及法、检两院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积极配合人大开展视察、检查和调研活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意见,积极支持人大和人大代表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三要为人大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各级党委既要为人大开展工作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也要创造良好的软件环境,做好保障代表活动经费、支持人大加强自身建设等工作。各级党委尤其要高度重视人大干部队伍建设,把人大干部的培养、选拔、交流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和完善人大干部与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进一步优化人大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工作活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的目标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利,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坚定的步伐,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智,真抓实干,为圆满完成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西平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