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2日在西平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上
西平县财政局局长 李世杰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本次常委会议报告县本级2013年财政决算和今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3年财政决算情况
2013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县财税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要求,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在此基础上,全县各级财政部门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收支实现了稳步增长,决算情况较好。
2013年,县乡人大批准的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合计46970万元,实际完成51263万元(决算上报数,下同),为预算的109.1%,较上年增加10061万元,增长24.4%。县乡人大批准的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含提前告知部分)合计138711万元,加上执行中运用政府债券、上级补助、调入资金等安排支出,调整后支出预算为259451万元,实际完成259299万元,为预算的99.9%,比上年增加40259万元,增长18.4%。
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县本级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算为27370万元,实际完成27994万元,为预算的102.3%,增长17.4%。县本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含提前告知部分)114579万元,加上执行中上级追加、结转结余、调入资金、债券转贷等安排支出,减去上解支出、补助乡级支出、偿还债券支出等,调整后支出预算为233445万元,实际完成233293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9.9%,增长17.7%。2013年县本级财政收支相抵,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结余152万元,其中:结转下年项目支出8万元,当年净结余144万元。
201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7184万元,完成年初各级人大批准收入预算的110.3%,下降15.9%,减收10812万元;全县基金预算支出预算(含提前告知部分)51850万元,加上执行中上级追加和调出资金等,调整后支出预算为81029万元,实际支出完成81029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12.7%,增支8727万元。其中: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7184万元,下降15.9%;支出完成80509万元,增长33%。全县和县本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无结余。
2013年,县本级财政专户资金收入完成2279万元,全部是高中教育收费,全部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教育支出。
总的看,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部门紧紧围绕改革主线,牢固树立宏观意识、大局意识和可持续意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管理,严格预算执行,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下面,我重点报告以下情况:
(一)2013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情况
2013年,我县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5307.98万元,按照要求应优先偿还2010年三年期债券到期本金5048.48万元,剩余资金259.5万元用于城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
(二)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及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
2013年上级安排我县有具体项目的专项补助78201万元,较上年增加10684万元,增长15.8%。具体使用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47万元,公共安全支出41万元,教育支出4929万元,科技支出41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7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276万元,医疗卫生支出7556万元,环境保护支出1126万元,城乡社区支出40万元,农林水支出29437万元,交通运输支出4169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142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125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支出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1293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00万元。
2013年上级对我县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39684万元,较上年增加7219万元,增长22.2%。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工资和津贴补贴发放、农业、教育、科技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点支出。
(三)法定及重点支出保障情况
2013年,全县教育支出53014万元,为调整预算100%,增长20.7%,完成了省下达的教育支出目标任务。落实各项义务教育补助资金8079万元,发放各级各类奖学金、助学金1236万元,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013年,全县科学技术支出234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17%。科技支出主要用于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创新品牌建设等项目。
2013年,全县农林水支出40902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17.3%。其中县本级农林水支出39987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17.3%。兑付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1578亿元。拨付农作物良种补贴202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1531万元,产粮大县奖励6660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808万元。争取上级支农专项资金1789万元,支持农业项目建设。筹措资金528万元,改善整村推进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筹措拨付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奖补资金1239万元。成功申报1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争取上级资金1000万元。
2013年,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152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28.7%。其中县本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074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30.2%。筹集就业补助资金830.7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827万元,开展多层次培训,支持就业和创业。筹集资金14589万元,支持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发放资金10288.8万元,全面落实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提标政策。为6.1323万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发放2013年春节一次性补贴1455万元。筹集资金1168.9万元,落实义务兵优待政策、退役士兵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偿,落实提高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补助及医疗、养老、个案帮扶等待遇政策,支持建立孤儿生活保障制度。
2013年,全县医疗卫生支出36093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25.3%。其中县本级医疗卫生支出35976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25.3%。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最高支付限额和住院支付比例,累计补偿医药费28644万元,受益人数达109.586万人次。累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124.8万元,救助及资助对象6.4749万人次。筹措资金2749万元,支持开展12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巩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四)县本级超收收入及预备费使用情况
1.县本级超收收入使用情况。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超收624万元。超收收入主要用于教育支出212万元,环境保护6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支出6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00万元(计划生育支出)。
2.县本级预备费使用情况。县本级安排预备费1100万元。具体使用情况是:社会保障支出189万元,用于敬老院建设,医疗卫生支出297万元,用于离休人员超支医疗费,城乡社区支出361万元,用于城县规划122万元,环境卫生设备购置239万元,农业支出50万元,用于革命老区扶贫项目,交通运输支出203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县级配套。
对县本级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县审计局认真进行了审计,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我们已按要求认真组织整改落实,有的问题已在审计过程中整改,有的问题正在研究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
二、2014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各级财税部门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依法强化收支管理,实现了财政收支“双过半”,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今年上半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7294万元,为年预算的40.9%,较上年同期增长16.2%,增收6603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5396万元,为年预算的60%,较上年同期增长24.5%,增收6975万元;税收收入完成24338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8.8%,非税收入完成11058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31.2%。
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1898万元,为年预算的21%,较上年同期下降3%,(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较上年下降7.7%, 减收854万元)。
县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822万元,为年预算的36.9%,较上年同期增长10.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0924万元,为年预算的65%,较上年同期增长19.9%。税收收入完成10614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0310万元.
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189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7.7%,减收854万元)。
今年上半年全县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86353万元,为年预算的70.8%,较上年同期增长38.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50664万元,为年预算的73.1%,较上年同期增长24.9%。
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5689万元,为年预算的62.4%,较上年同期增长161.4%(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增加22319万元)。
县本级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53964万元,为年预算的77.4%,较上年同期增长22.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40974万元,为年预算的99.5%,较上年同期增长23%。
县本级基金预算支出12990万元,较上年增长20%。
县本级法定及重点支出完成情况是:
科技支出1227万元,增长194.2%;教育支出20777万元,增长34.3%;农林水事务支出13179万元,下降16.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263万元,增长2%;医疗卫生支出21985万元,增长2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67万元,增长2.2%;节能环保支出1307万元,增长66.1%;交通运输支出4186万元,下降165.5%;住房保障支出12567万元,增长480.5%。
2014年上半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支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长,基本保证了人员工资、社会保障和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支出,有力地保障了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保持全县财政预算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各项重点财政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一)狠抓组织收入,实现财税目标双过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财税工作,年初召开常委会,专题听取年度财税工作安排情况,并确定了切合我县实际的收入计划和乡镇指导性收入计划,财税部门层层分解落实任务,提高征管水平,落实内部收入目标责任制,积极组织收入,各乡镇(场)、办事处及时落实收入计划,狠抓增收工作,保证了财政收入的均衡入库和快速增长,至6月底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二)坚持以人为本,保证重点支出需要。继续坚持“量入为出,尽力而为,集中财力办大事”和“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原则,在保障人员经费、津贴补贴、绩效工资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保农业、教育、科技三项法定支出,加大对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文化等公益事业的投入,重点解决事关全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点支出需要,保证“十项重点民生工程”的落实。
(三)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各项补贴落实到位。上半年,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11578万元;拨付城县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394万元,1.4145万人受益;拨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095万元,3.7819万人受益;认真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7.987万人,筹集资金1766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71.0573万人,筹集资金20614万元,上半年已核定支付金额6005万元。
(四)加大财政改革力度,财政改革继续深化。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上半年,全县共实施政府采购项目904次,采购预算金额53377万元,完成实际采购金额42580万元,节约资金10797万元,节支率为20%。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亦取得显著成效。上半年共完成工程预决算项目 143个,送审总金额91734.82万元,审定金额77575.29万元,审减金额14159.53万元,审减率15.44%。为31个招标项目编制了标底,标底金额50292.41万元。全面清理整顿财政专户,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积极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规范国库集中支付和惠农补贴政策。乡财县管改革和收支两条线进一步规范,强化了财政财务收支管理,有力保障了财政资金高效、安全运行。
(五)加强财政管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和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切实加强资金筹集、拨付、使用、管理的全过程监管,严格加强债务管理,促进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开展预算执行情况检查工作,特别是对重大项目资金支出、进度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规范资金申报、拨付、使用等管理,督促项目单位加快进度,规范运作,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六)创优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能力。为使全县各级各部门和企业更好地了解上级财政部门政策资金政策支持导向,县财政局整理编制了《项目资金政策汇编——财政部门项目申报指南》,就相关政策的支持范围、政策依据、申报条件、资金标准、申报材料、申报时间及资金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摘要介绍;认真落实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清理取消了一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涉及金额80万元;加强财企联系,积极帮助企业向上申报项目,支持企业发展。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今年上半年西平县财信中小企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已为全县中小企业担保贷款2000万元,累计为企业担保贷款2.6亿元,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基础薄弱,增收潜力小,硬性的增支因素多,支出压力大。财政保障水平与各项事业发展对财政投入要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债务负担重,大部分债务到了还债高峰。财政收入结构不优、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需要今后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收支任务
2014年是经济发展中变数较多的一年,做好2014年的各项财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半年,我们将按照县委各项决策部署以及本次会议提出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促进财政事业健康发展。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抓紧研究编制三年财政规划,提高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加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细化实化预决算公开内容,政府及非涉密部门的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全面向社会公开。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实行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制度。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完善公务卡管理制度,从严控制现金提取,创造良好用卡环境。抓好“营改增”试点推进工作。积极协同推进教育、医疗、科技、住房等相关领域改革。推进整顿财经秩序、严肃财经纪律工作,深入开展“三公”经费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工作。
(二)坚持多策并举,促进经济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十项重点工作要求,完善财政引导机制,全力支持经济发展。一是争取政策支持。要充分利用上级政策,积极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和项目资金,增强财政支持经济发展能力。目前,财政部门已编制《项目资金政策汇编——财政部门项目申报指南》。二是大力支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整合各类鼓励招商引资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招商引资重点企业争取中央、省在循环经济、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财政专项资金。三是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认真落实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加大上级资金争取和本级财政配套支持集聚区发展的力度。切实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提升贷款融资能力,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载体功能。四是培育壮大财源。落实好各项扶持企业的奖励政策,积极促进企业发展,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效反映到财政增收上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充分调动乡镇培植财源、抓好收入的积极性,增强乡镇经济发展活力。五是支持推进城镇化建设。围绕布局规划,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吸引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多方参与城市建设。
(三)强化征收管理,促进财政收入增长。一是加大组织税收力度。首先要加大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征收力度,发挥主体税种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继续加强对外出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鼓励施工企业回乡纳税;强化征管责任,细化收入任务,做到以旬保月,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在抓好重点税源管理的同时,不放松对零星税源和小税种的管理,实现应收尽收。二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确保非税收入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专户。进一步强化对非税收入的分析和监控,依法组织收入,及时清缴入库,防止体外循环,保持稳定增长。三是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注重调整收入结构,着力提高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四是落实收入目标责任。继续落实财税部门内部责任制,加强预算执行和财政运行分析,确保组织收入工作落到实处。完善财政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调动征管部门和乡镇的积极性,确保全年财政收入均衡入库。
(四)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各项重点支出。财政支出安排要坚持区分轻重缓急,量力而行,量财办事,保证重点支出,继续把改善民生摆在财政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今年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强对“三公经费”支出的管理,集中财力保重点支出,优先安排个人支出、保运转、保民生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支出需要。根据上级通知,全市县级拟从今年1月起公务员津补贴人月均提高200元,事业人员同步增加,财政局将按程序报批后及时兑现,把好事办好。其次是根据财力状况,集中财力办大事、谋发展,确保县委各项重大决策的落实,确保重点项目支出需求,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对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指导和监督下,扎实推进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