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2016年1月21日在西平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西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黄广有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西平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共同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把稳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回升作为首要任务,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据统计:2015年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7.92亿元,增长9.8%,完成年度计划的11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9.25亿元,增长4.4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5.80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2.86亿元,增长14.7%。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7206元,增长9.13%;全年粮食总产94.5万吨,增长2.4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工业总产值完成256.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0.95亿元,增长10.46%,工业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巩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08亿元,增长20%,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93亿元,增长13.8%,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9.9亿元,增长13.2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72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9810元,增长9.8%,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各项存款余额197.8亿元,增长19.7%;各项贷款余额80.1亿元,增长24.4%。金融运行比较平稳。
二是城乡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城区建设稳步推进,形成了“五纵七横”的道路框架,拓展了城区发展空间;特色商业区建设不断加快,特色商业基础架构体系基本形成;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力度继续加大,升级改造了中心城区排水管网;部分城乡结合部、城市背街小巷等得到综合治理。全县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完善农田林网18.8万亩,修复生态廊道82公里,完成造林0.82万亩,顺利通过了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验收,被评为2015年度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单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完成了京港澳高速西平收费站至上蔡界连接线省重点“10+1”项目工程、国道G345(原省道高兰公路S331)改造升级工程、金凤大道京广铁路下穿涵洞工程、西酒公路改建工程等公路建设任务。
三是社会事业有序推进。学前教育有了长足进步,全县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86%;义务教育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8%以上,小学无辍学现象,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5%以内;全县视残、听残、智障儿童入学率有了很大提高;国防教育、民族教育得到加强;普通高中教育规范发展,杨庄高中、西平高中被评为全市高中教育和教育质量提升先进单位。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在校学生近2000人,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000余人次;国民教育基本实现了均衡发展和全面发展。实施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和专项项目26项,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9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完成了文化广电传媒中心项目建设,成功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保护修缮了冶炉城遗址、蜘蛛山造磨作坊旧址、宝严寺塔等一批古文物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逐步规范化,基本上实现了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卫生攻坚行动任务圆满完成,县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外科病房楼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民生保障措施不断得到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协调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4‰,继续保持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的荣誉。
四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1190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164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660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3217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0023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1606人,累计转移农业劳动力559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提高了了农村和城市低保对象的保障标准,对城市低保对象适时发放了价格补贴。全部免除了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对贫困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对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了资助政策,建立完善了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参合率达到98%;完成了123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大了饮水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心城区新开公交线路2条,新增环保型公交车67台,进一步保障了城区居民出行安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防震减灾、双拥共建、县志、档案等其他各项事业以及文明建设、平安建设、安全生产工作都取得新成绩。县政府为群众所办实事如期完成。
各位代表,在肯定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保持投资平稳增长的难度加大,投资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有效投入和项目储备不足,投资结构层次不高,农业农村、服务业投资比重偏低,传统工业项目投资占比较大。二是制约工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的因素较多。企业的物流、用工、财务成本有较大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三是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服务业比重偏低,投入不足、载体不强、开放程度不高,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发展机制不活等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四是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能源结构调整进展不快,高耗能行业比重偏大,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难度很大。五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依然不小。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够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位运行,农业生产成本呈攀升趋势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都有待于我们通过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来不断克服,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16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积极开展工作,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性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控制在 %左右。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
主要约束性目标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以内。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cod排放量削减 %,so2排放量削减 %。
三、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及措施
为顺利实现2016年的各项预期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积极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力争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0万亩以上,实现粮食总产突破93万吨。以重点村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为中心,以设施建设为重点,打造2000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力争全县发展设施蔬菜面积达到3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2.6万亩,总产突破60万吨。以标准化规模养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实现全县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加快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引进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扶持大型养殖企业开展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引导畜牧业向生态、高效、健康方向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河南国际畜牧机械产业园,引进国内外先进畜牧养殖机械企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配套设施和功能构建,打造国内知名、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自动化畜牧养殖机械基地;强力推进光电产业园建设,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以优质的硬件环境和高效的软件环境提升光电产业园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把光电产业园建成高新技术密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和能源、单位产值和税收较高、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高品质产业园区。力促电子信息产业大跨越;鼓励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推进光伏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尽快研究制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具体意见。积极运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对机械制造、纺织、轻工电子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实施大企业信息化助推工程,选择一批有条件的骨干企业,推广运用信息新技术、新产品,搞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和推广工作。加快推进农业、服务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信息化向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渗透,打造优势工业板块。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淘汰和限制落后产能,引导资金投向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投向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技术改造,投向农业农村、现代服务业、社会民生。坚持关口前移,提高门槛,坚决禁止新上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落后的项目,引导资源环境不能支撑的企业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有序转移
三是繁荣发展服务业。以特色商业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服务业投入,筛选并抓好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服务业引导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大对列入省、市服务业重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服务业发展领导和工作机构,理顺工作职能,完善考核机制。落实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城镇消费规模,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文化旅游、娱乐休闲等服务消费。调整优化政府消费结构,扩大政府在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消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即期消费倾向。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加强对物价的调控力度,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
四是积极推进节能环保和集约用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带动,继续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遏制高耗能产业的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好城市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全面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逐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继续推进荒山绿化、农田林网以及沿河、沿路、环城、环村、环企业林带建设,着力建设城市便民绿地和精品园林,切实提高城市绿化美化水平。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盘活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水平。深入研究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走集约化发展路子,努力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矛盾。
五是进一步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力推进老城区的升级改造。继续实施解放路、健康路片区改造工程;实施柏城大道向西至凤鸣路和城河路北段(西平大道---健康路)道路打通工程;完成交通路北段(洪河桥---柏苑大道)和柏苑大道、凤鸣路道路工程及城河路(棠溪大道---柏国大道)两侧人行道建设;对龙泉花园、棠溪游园、火车站广场等绿地进行升级改造。开工建设三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宝严寺公园项目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城区建设,不断完善新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成城西新区及产业集聚未完成的道路工程;完善城西新区及产业集聚公厕、垃圾中转站建设;实施城西新区未来大道向东至交通路道路工程;对城区境内107国道进行道路绿化。加快实施新区引洪道及小洪河两岸景观带、万亩城市生态园、中国嫘祖服装新城、红星美凯龙、嫘祖文化苑等项目。加快推进两河治理工程。
六、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和10亿元以上的机械制造企业各一个,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服装加工企业一个,实现100家服装生产企业入驻目标;全面推进服装产业和畜牧机械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6个在建机械制造企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机械制造项目10个;实现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0亿元。
七是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开工建设新区客运站和西平县社会汽车站原址扩建工程;建设西平县产业集聚区公交枢纽站、新城区公交枢纽站;筹建G107国道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县城东环路道路工程。以经济强乡镇为重点,推进整建制城镇化建设,引导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合村并居,努力促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加强分类指导,集中搞好新农村建设引导点试点工作。
八是繁荣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在发展中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有市场、有效益、前景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落实各项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兴办各类服务业实体,努力开拓新的就业岗位。积极开展城乡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力争年内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农村劳动力输出6万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范围,增强保障能力,提高保障标准。继续做好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突出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等推进工作。对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全面发放租房补贴。加快建设县级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更新、农村教师素质提高等工程。建立健全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工作基础上,实现免费提供教科书,设立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落实普通高校资助政策。积极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搞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改造。继续改造建设村卫生室。理顺县红十字会管理体制,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福利事业,建设老年福利中心和儿童福利院。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继续繁荣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防震减灾等其他社会事业;大力实施“民心工程”,继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突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加快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争创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县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加强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营造安全和谐、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确保社会稳定。切实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工程建设。加大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建设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团结拼搏,务实创新,为西平县“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