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月7日在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办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议案、建议办理情况
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提出议案6件、建议85件,共计91件,涉及财政方面 22件、城市建设方面18件、交通方面17件、教育方面10件、水利方面9件,公安、农业、国土、电业等方面也相对较多,其他还有卫生、环保、计划生育、民政等方面。大会闭会后,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专人对代表议案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分类,召开了县政府系统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交办会,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将91件代表议案建议交给24个县直部门、3个街道办事处负责办理答复。止9月底,所有代表议案建议全部办理完毕,并分别答复人大代表,办复率和代表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均达100%,整个办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办理情况如下:
(一)代表所提议案建议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有48件,占承办总数的52.7%。如:针对张凤宇等10位代表提出的“以更多的资金、更快的进度高标准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议案、王莲等10位代表提出的“尽快解决农业综合开发后续问题”的建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整合资金、强力推进,集中打造“土地平整肥沃、排灌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全县整合投入资金3亿元,完成了7.5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示范提升工程、7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和农田节水灌溉项目、吕店等乡镇10万亩土地整理二期、三期工程项目。其中:7.5万亩高标准粮田提升工程项目区内水、电、路、通讯、农技服务、气象服务等配套设施齐全,已打造成为豫南地区乃至全省高标准粮田建设的样板工程。项目区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54.3公斤,比全县小麦亩增产170公斤左右。尤其是在秋季遭受严重干旱情况下,高标准粮田项目区发挥了田间基础设施完善、水电配套齐全、灌溉方便高效的优势,广大群众及早抗旱浇水保秋,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抗灾防灾减灾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高产稳产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实现了大旱之年夺高产。又如:针对张玉东等11位代表提出的“加快产业集聚区和新城区道路建设”、曹富祥等10位代表提出的“在107国道城区段建垃圾中转站”等议案以及郭新建等5位代表提出的“城区道路建设问题”的建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集聚区新修道路5条、城西新区新修道路5条;柏城大道西段打通工程正在实施,跨洪河桥工程全面竣工,解放路升级改造工程基本完工,柏国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即将竣工;完成了13座公厕及垃圾中转站招投标工作,工程建设正在进行。
其他,如部分代表提出的“加大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和扶持力度”、“加强城区交通管理”、“加大乡村两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背街小巷卫生治理力度”、“改扩建二郎乡敬老院”等建议,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
(二)代表所提议案建议正在解决或已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有24件,占承办总数的26.4%。如:针对张西民等11位代表提出的“加快城区学校建设”的议案、张海云等10位代表提出的“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的建议。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进一步加大对我县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产业集聚区新建第四初级中学,在城西新区新建第八初级中学(江南实验中学)、在柏苑大道北侧新建第六初级中学。全年共拨付教育建设项目资金4246.2万元,其中,校舍维修资金1731.6万元、校舍建设资金1532万元、食堂建设资金769.6万元、义务教育农村薄弱学校校舍改造资金213万元,使全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又如:针对于国山等11位代表提出的“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资金投入”的建议,县委、县政府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拿出专项资金240万元,完成了30个行政村村室建设,实现了村级活动场所全覆盖。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后将继续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环境。
其他,如部分代表提出的“对农网进行升级改造”、“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等建议,有的正在解决,有的已列入计划逐步进行解决。
(三)代表所提议案建议因目前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暂时不能解决的有19件,占承办总数的20.9%。对代表们提出的因受政策、资金或其他因素制约,现阶段不能解决的,县政府督促责任单位一方面向代表做好解释说明,争取代表的理解,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基础性工作。如:部分代表提出的“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恢复西部山区自流灌溉水渠问题”、“修建董桥拦河坝”、“开通凤鸣路南段公交线路”等建议,暂时不能解决,有关承办单位已经向代表们解释了具体原因,并取得代表的理解。
在这里还需要说明一点:民生工程,历来是县政府关注的焦点,对代表提出的有关民生工程的建议,县政府一定会想方设法去解决。对于当前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县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除积极向上级申报资金和项目外,待我县财力好转时将优先予以安排,逐步加以解决。同时,县政府认真落实向社会承诺的十件惠民实事。其中,“惠民早餐工程”顺利实施;县医院新病房楼主体工程已完工,12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服务能力提升工程、5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已完成;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4400套、17.6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敬老院2所;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县第四初级中学正在建设;其他实事也在加紧有序推进。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有力促进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的落实。针对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县委书记聂晓光明确指出,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大会议期间,县长、各位副县长及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到各代表讨论组征求代表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大会闭会后,县政府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各位副县长对涉及自己分管工作的议案建议亲自安排,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议案建议亲自批示、亲自督办,对分管部门在办理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县政府办公室把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深入研究办理方案,分解办理任务,下发了西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14年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的通知》(西政办〔2014〕8号),对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承办单位也把做好议案建议办理工作作为一项严肃而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单位中心工作日程,努力把办理工作抓紧、抓好、抓实,确保了办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办理程序,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满意率。一是坚持实行一审、二审、直送和备案制。即由承办单位承办负责人一审,单位主要负责人二审,签发后,承办单位直接向提出议案建议的代表回复并征求意见,然后,送县政府督查室和县人大代表联络科备案。二是坚持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办公室协调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分级负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三是坚持做到“三个到位”。即对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全力落实到位;对应该解决、因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创造条件解决到位;对因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其他条件限制不能解决的,解释到位。四是在办理工作中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尽最大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五是加强与代表的沟通,切实做到办前走访人大代表,弄清意图;办中认真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办后及时回函、回访人大代表,征求意见。
(三)加大督办力度,提高工作质量,确保办理工作及时高效。一是领导督办。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重点议案建议,县政府领导亲自出面协调、解决、督办。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督促检查工作,采取领导督办、重点催办、专人承办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办理时效和质量。二是跟踪督办。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跟踪督办、重点协调,与代表直接沟通,及时掌握各承办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县政府督查室不定期对各承办单位的办理情况进行通报,对办理进度快、质量好的单位提出表扬,对办理差或无故延误期限的单位给予批评。三是严格复查。为杜绝个别单位对办理工作不够重视、办理质量不高、存在敷衍应付的问题,县政府督查室对已经办理完毕的议案建议进行一次全面复查。各承办单位对办理工作分别开展了“回头看”。通过复查,进一步完善了办理制度,推动办理工作顺利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安排
在县人大常委会、县人大代表的监督、关心和支持下,在县政府各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解决了部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当前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但与代表的期盼和县人大常委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少数议案建议因受政府财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一时无法解决,需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落实;二是一些承办单位仍存在重答复、轻落实的现象,对答复的承诺跟踪落实不够到位;三是个别承办单位在办理时没有认真征求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有的甚至没有征求意见;四是极少数承办单位没有按程序办理,回函不够规范,答复过于简单、笼统,缺乏说服力。
针对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政府将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认识,健全办理机制,完善办理制度,努力提高办理工作质量和效率。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办理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狠抓议案建议答复后的落实工作。二是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时限,依法办理,努力提高办理工作质量。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办理工作实效。四是加强办理工作队伍建设,提高经办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为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的稳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